這是奧田瑛二的處女導演作,之前我只看過他導演的《長途漫步》,同樣是大叔和蘿莉的故事,同樣是傷痕與救贖的題材,不同的是《少女》里性與愛的牽絆,伴侶與父權(quán)的交雜(《長途漫步》里面大叔和蘿莉明顯是要做一對平等地位的好朋友),導演還有意識地把“愛的神圣誓言”、“dog與god的概念”、“紋身欲望”等概念加進來,試圖拷問欲望與靈魂。
“紋身”作為電影的主要符號,始終貫穿全片。紋身的意義在哪里?吊兒郎當?shù)木煊汛ù笫逶谏倌陼r備受人欺負,以紋身作為“壞人身份標識”震懾欺負他的人;爺爺把紋身看作畢生的作品,甚至看到孫女柔潤的皮膚都勾起紋身的欲望;揚子小蘿莉單純的喜歡爺爺?shù)膯我眸P凰紋身,到對于爺爺?shù)募y身請求懼怕和反感,而看到友川大叔的紋身又產(chǎn)生愛慕,之后大叔紋身牽扯出的與揚子之母的情感糾葛又讓揚子氣憤和妒忌,直到她決定紋身的洗禮式蛻變。
紋身本是人類在皮膚上刻畫的理想畫面并變?yōu)槿松挠篮?。對于一個破碎的家庭,這些美好的意義全部失去意義。因為這個家庭并沒有美好的故事:弟弟看到母親的淫亂而精神錯亂,姐姐勾…
今天看了第一遍,其實并沒有完全理解影片想要傳達的意思。這位少女為何會愛上在我們看來有些油膩的中年警察大叔?或許是父親早逝,母親的冷漠癲狂,由此帶來的戀父情結(jié)?但是,我又無法理解面對繼父的侵犯,陽子雖然沒有反抗,但卻是厭惡的,可為何她又能愛上這個男人。也許,導演本意也不想讓我們有這么多的理性思考,反而讓情欲代替我們思考。
在電影,比翼鳥的刺青作為線索貫穿始終。警察大叔說,在中國的古語中,比翼鳥只有一個翅膀,雌雄合并才能起飛。曾經(jīng)有個女人答應為他刺青雌鳥
瓦屋根の古い家屋が建ち並ぶ小さな町。警官の友川(奧田)は、平和なこの街で荒んだ毎日を送っていた。そんなある日、喫茶店で知り合った少女に誘われホテルへいく。やがてふたりは本気で惹かれあい友川の退廃した人生も変わり始めるのだが―――。
奧田瑛二による監(jiān)督デビュー作。原作は、中年男と少女の純愛を描いた、連城三紀彥の短編小説。
なんとなく捨てておけない作品だった。
不思議な情緒が漂う。昭和の匂いがぷんぷんするのに、どこかヨーロッパチックだ。
故事開場,還是蠻有意思的。猥褻大叔上班時間,就是讓同事猜謎語,這個謎底是啥,一直到故事結(jié)束都沒有揭曉,故事里頭的少女,在洗澡時也猜過這個,但也沒猜出來。
說起來,這大叔“猥褻”的角色,是擺脫不掉的。開場不久,就借著“為人民服務”的名義,進了少婦的店,三下五除二,就把少婦給當場“正法”了。
一天,大叔在店里打盹,忽然一個少女就送上門來了。話說,當時大叔打盹臉上蓋的報紙,信息量也相當巨大。大叔面對少女,內(nèi)心也是相當奇怪的,但送上門的不吃白不吃,一番討價還價之后
少女一片其實在內(nèi)核上非常接近燕尾蝶,只是這個相對更簡單日常的故事下卻隱藏比燕尾蝶更深層的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全篇充滿了符號隱喻,如果光看故事就很可惜。
例如
1、少女在性成熟期選擇了比翼鳥的符號,來表達對愛情的渴望,象征了新生代的覺醒,但這種覺醒是伴隨著對同齡人的摒棄或者說視而不見,因為作品里幾乎沒有出現(xiàn)什么同齡的男性,拋開性別議題我們從已知的日本70、80年代的社會現(xiàn)實角度來看(原作創(chuàng)作于1980年代 剛好是學運失敗之后 泡沫經(jīng)濟之前的時期),一方面年輕男性在學運失敗后自我退場
《少女》奧田瑛二主演,原作は別物ようだけれど、読んでみたいなーと思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