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部電影是喜劇,車太賢的電影都無一例外有讓人歡喜的部
分,這部電影讓我最意外的是車太賢唱歌原來一點也不遜色,甚至比很多
歌手還好。
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短評,說演得不好,很爛,唱得不好什么的,不知道他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看這部電影的。
說實在,那個面具的確挺讓我吐槽的。
要成為明星,付出肯定要比別人多的努力,就像我的本命一樣。音樂這種東西,本身就是需要靈魂的存在。就算一意孤行,也不一定會成功。TROT這種現(xiàn)代挺讓人嫌棄的音樂,寫劇本的人應該是帶著想讓這種美好的音樂在進入新的時代的這種心情所寫的。
車太賢的表演,既不浮躁,夸張,感情也恰到好處,不多一分不少一點,音樂部分更是給他出色的演技加了不少分,這部電影在當年還是挺轟動的。
你要成為萬眾矚目,肯定要有所變化,不能接受變化,一成不變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覺得,無論怎么樣都不要扔掉自己的靈魂,自己堅持的,喜歡的,也要能夠接受之后的變化,這樣才會成長,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吧。
說了半天,我都不知道自…
沒想到這部電影在韓國的得分達到了7分以上,我想這要歸功于電影前半部分的精彩,沒錯,是可以用精彩來形容的,可是遺憾的是,后半部分急轉(zhuǎn)直下,就像坐云霄飛車的人,突然失去了重心,太過強烈的對比,讓這部電影也只能淪為還行了,所以要說這部電影,就要前后分開來說。
前半部分真的是非常的精彩,精彩的原因在于車太賢角色的設(shè)定,和他的表演,說老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車太賢,從來不認為他長的多么好看,卻要往帥哥行列里擠,讓你看著都心累,看過他的幾部電影,雖然也是走的喜劇路線,但是都是愛情喜劇,愛情為主,喜劇為輔,捧紅了女主角,他的發(fā)揮空間卻不大。但是這次不同,這是迄今為止最適合他的角色,把他的喜劇天賦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而究其原因,就是這個人物與他身上特質(zhì)的切合,“從你的相貌,聲音,形體……,各方面都是最適合唱民謠的?!甭牭竭@句話,真的是笑的前仰后合,當時就在想,這個角色真是舍他其誰啊,看看他被打扮成民謠歌手的樣子,和他平常時髦打扮的對比,因為是車太賢,所以對比會如此的強烈,由戲里想到戲外,增添了許多喜劇的…
《蒙面達虎》(Highway Star):那場絢麗鬧劇里淡淡的憂傷
□文/火神紀
你可曾見到,那個因為被遮蔽而沒有流露出憂傷的臉上
如許的兩行清淚。
——火神紀。題記。
車太賢適合這部電影里給他的這個角色,滿臉上憨厚的微笑和傻呼呼的木然,遭遇了種種不算幸運卻依舊幸運的經(jīng)歷后得到一個尚算完滿的結(jié)局。他的戲路也許并不很寬,至今他留給我的印象集中于《我的野蠻女友》里那個憨直的小男子和《波浪預報》里那個憂傷的小男生,于是他得到的定義成了搞笑和癡情,這似乎也是他屢試不爽的銀幕形象。說車太賢是一位頗受歡迎的平民王子也許并不為過,這部電影并非那么出色,然而因為這部電影卻恰好融化了他最出色的這兩個特質(zhì),那么這部電影怎么拍也不至于難堪?;蛘哒f,這部電影把車太賢最出色而且認可度最高的特質(zhì)都匯集進來,所以電影不論其娛樂性或者觀賞性都還算不錯。
這部電影講敘了車太賢扮演的奉達虎,在一個鄉(xiāng)村歌舞廳里一個不算出色的歌手充當伴唱樂隊的主唱,帶著他們繁華的搖滾夢過著窮困潦倒…
車太賢的出演,注定了影片的基調(diào)。
看到他笨拙的自然的在人生潮流里喜劇的起起沉沉,總讓人笑出眼淚,感動出眼淚。
想起野蠻女友里,他穿高跟鞋跟在全智賢后面皺著眉頭走路那段,我也想起,我喜歡有這樣的男朋友。就像生活里加了料,其實那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吧。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小人物成名故事。大抵上多數(shù)藝術(shù)青年或者偽藝術(shù)青年因為其不知所云的類似于動感超人或奧特曼的名字而錯過。更離譜的是英文片名竟然會是Highway Star,照常理來看,很有可能是個公路題材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電影,車太賢的長相似乎也有這么一些荒誕搞笑到出演無論怎樣惡搞角色都不會讓人感覺突兀的特質(zhì)。在尋常人看來,韓國的公路題材電影自然不會像好萊塢那樣興師動眾熱鬧到主角的個人英雄主義完全升華成為其他形態(tài),但更多的不會引起前述兩種人群關(guān)注的原因,是這部電影原產(chǎn)地,是韓國。
片尾字幕打出來的時候我一度懷疑這部電影的宣傳企劃腦子進水:好好一部說是勵志也好說是小人物的成名歷程也罷的電影,竟會擁有一個“公路明星”的不倫不類片名。但是想想,或許企劃的高竿也就在于這里,畢竟國內(nèi)忠實韓國電影的形色觀眾甚至包括韓國人民本身,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茶余飯后的娛樂因素。車太賢這個名字本身,已經(jīng)完全具有娛樂人民大眾的足夠號召力了。
雖然有些刻意延伸的支線劇情走勢使得影片表現(xiàn)主題不是那么特別明確,比如說為了使演員陣容性別…
蒙面達虎的全部OST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9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