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郭富城的新作《最愛》、《浮城大亨》、《寒戰(zhàn)》以及這部《同謀》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四部作品四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物塑造,貼近真實,張弛有度,不得不說那個靠靚麗臉蛋勁歌勁舞的師奶殺手青年郭富城,已經(jīng)成功地沉淀和凈化成了一個內(nèi)心有深度的實力派男人。
細數(shù)香港影視界有霸氣的男星,除無任何爭議的周潤發(fā)之后,劉德華在《富春》中的大煞風景已呈明顯的昨日黃花之態(tài),當日觀看《富春》時我 就有個念頭,若是男主換成郭富城,再把佟大為換成隨便哪個日本男星,都應該是部不錯的娛樂片。劇終各色女主角已經(jīng)各式風騷都具備,不算太差,差在男人形象猥瑣,沒有絲毫男性荷爾蒙閃光,好比潘金蓮與武大郎賣燒餅的日子,如果沒有西門慶,誰愿意去認識潘金蓮呢?
于是,除去無任何爭議的梁朝偉,可以挑大梁的非郭富城莫屬。
人的氣場,說簡單不簡單,說玄妙不玄妙。有,則萬事順意;沒有,則事事不順眼。年輕妙齡的男優(yōu)日日涌現(xiàn),論資歷論身高相貌,似乎找不出什么差距,然而自然界的奧秘就在于此,總有優(yōu)勝劣汰
終于,彭順導演的私家偵探之陳探系列迎來了完結(jié)篇。帶著期待與不舍的心情,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早場,感覺五星(含感情分)。
前話,C+偵探上映的時候是零八年,去看此片是當時十一假期跟友人游玩完休憩時的選擇,那是大學一年級,第一次淘票去電影院看電影,在珠海灣仔(沙)電影院。當時覺得電影其實一般,不過對音響效果很滿意,對電影里面的泰國風情(環(huán)境和音樂)覺得挺不錯的,對故事表達懸疑覺得也不錯,總之什么都不錯,因為是第一次。
到11年B+偵探上映的時候,才想起自己看過C+,也是自己的第一次,所以就很期待。不過感覺故事沒有上一部精彩,電影情節(jié)的設置也不夠吸引人,當時看后評論說,C+拿A的分數(shù),B+拿B的分數(shù),期待A+拿A+的分數(shù)。
終于到今天看完,跟看B+的同一個電影廳,差不多的位置,同樣的一個人,這個覺得,終于可以拿A+的分數(shù)了。
把主場移至馬來西亞,其實對故事影響不大,隨著幾個人物的引出,關鍵線索和人物也呼之欲出,電影快結(jié)束的時候,以為是不免落俗的皇氣來拯救了他們,居然不是,導演算是沒有同流合污,到最后
剛知道這電影,有點期待。
畢竟對這類的懸疑的電影有偏好。
看報紙說是C+ B+偵探的終結(jié)篇。
特地去看看前2部。
結(jié)果,第一部沒看完。。
還是決定到戲院看了再說,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第一第二部沒看也對這個影響不大。
劇中會出現(xiàn)很回閃片段就交代了之前得一下劇情了。
但,
說回這電影,導演布的線索很多,但在解迷得過程中明顯沒有把事情給講清楚,營造一下懸疑的感覺,但節(jié)奏把握得不夠好,感覺慢的有點做作。
剪接方面也有點亂,總想留點懸念賣點關子。結(jié)果給人感覺是除了亂外沒什么新意。
電影的亮點是結(jié)局,說的不是boss的那段。
是最后風喜解開陳探的局那段,確實很出色。
希望彭順導演下部能有更好的表現(xiàn)。
一星給江一燕 一星給張家輝
其他都是個雞毛啊,故事情節(jié)無,邏輯漏洞百出,特別是找到的磁帶里面隱藏了清爺三十多年來的犯罪證據(jù),我丟你老母啊,保留證據(jù)的那一對璧人三十年前就讓清爺搞死了。保存?zhèn)€雞毛,難道清爺自己定期還更新一下犯罪證據(jù)?
還有那個雞吧結(jié)尾,拍的跟禁毒宣傳片一樣,倆主角都被搞成那副樣子了,我當時心里默默想著,怕是阿輝或者馬sir要出現(xiàn)(但是我想得是倆人好歹要有一個為正道殉葬吧),結(jié)果皆大歡喜,能不能行了?我就問你:導演,你知道殘缺才美嗎?李玖哲都唱了:完美并不美
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同謀》又名《A+偵探》,從《C+偵探》、《B+偵探》再到《同謀》,三部曲總算是走完了。電影名字倒是逐級上升,可惜觀感依舊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導演是在講蝦米,唐突的劇情發(fā)展,粗糙的鋪梗,無味的結(jié)局,整個系列虎頭蛇尾,就像其首部曲的名稱一樣:C+(甚至還不如C+呢~)!
故作深沉的鋪敘一直到結(jié)束,結(jié)果兩小時就是為了證明,這就是部毫無懸念的爛片。故意搞笑的人物設定,干澀無味,就算是笑,也是干笑、苦笑、無奈的笑。
在網(wǎng)上看了《寒戰(zhàn)》,對郭天王的選片能力有了點信心。到現(xiàn)在我很想問兩位影帝,為什么那么作踐自己?
彭順,江郎才盡,卻以鬼才之名掩蓋自己的爛邏輯、爛敘述、爛拍攝。用拍鬼片的手法故意制造懸念、氣氛,結(jié)果只是烘托了結(jié)尾的愚蠢。
這部片怎么可以爛成這樣?大家去看看吧,從頭到底爛成這樣也不容易,非常人可以做到。
《不謀而合一一觀港片〈同謀〉》 文/石頭記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