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認(rèn)為陳凱歌就是個只能靠趕上一個別人的好本子拍一部好片的導(dǎo)演(這就是平庸導(dǎo)演與大師的根本區(qū)別),該片就是《霸王別妓》。在眾人推薦下去看了本片,基本上比較失望。陳導(dǎo)在近年來拍了無數(shù)爛片,在各領(lǐng)域的嘗試都很失敗,故只好自炒冷飯,搞《霸》的那一套。以圖借此翻身。本片僅有十三燕部分是個亮點。從劇本到演員的演繹都不錯,內(nèi)容較緊湊、完整,角色個性刻畫較好。但可惜自黎明出場后就不行了。黎明是本片最大的敗筆。黎明演繹的梅蘭芳完全是一個遲鈍、木納、呆版、粗糙、沒有任何一絲的藝術(shù)氣質(zhì)、缺乏自主思維,比人推一下動一下的傻大個,而且感覺起整個的智力水平都低于一般人,在諸多場景都是沒幾句臺詞的大花瓶。加之國語不好,本來就不會演戲的黎明就更無法通過語言表達任何細(xì)膩的情感。這個演出來的梅蘭芳就是一個大煞筆。黎明這個人完全不會演戲,到什么地方都出不來戲,在任何一個場景都被對手搶戲(他的戲連家的里看門大媽都不如),完全是一個可悲的大傻花瓶。他又沒有張國榮那兩下子能上臺舞兩下,導(dǎo)致臺上臺下的梅蘭芳形象全然脫節(jié)
原來演繹是一種純粹,原來成名是一種孤單。
一句一聲都是一段故事,一顰一笑都是一段傳奇。
這就是自己眼中的梅蘭芳吧,那般純粹,那般自然。褪去了四九城名角兒的浮華,是一種孤單相伴,才有了梅蘭芳,才有了這段傳奇。
“大伯希望你不要戴上這個紙枷鎖,希望你不要入梨園這一行……”
他,戴上了紙枷鎖,一生,他,粉碎了紙枷鎖,一世……
十三燕
也許是我的無知,我弄不清為什么十三燕要傾其全部與這位他最喜愛的徒弟打擂臺,也許是為了成全,“伶人就是如此,在臺上我是女人,可你別忘了,在臺下我是個男人!”。這就是十三燕,當(dāng)年響徹四九城,響徹宮廷的十三燕,沒有人可以讓我倒下,沒有人可以讓我服輸。當(dāng)看到一個老人在空無一位觀眾的時候?qū)蜓萃辏抑?,那是一種尊嚴(yán),一種莊嚴(yán)。擦拭著昔日的黃馬褂,那是一種追憶,更是一種泰然。
那一曲汾河灣詮釋著默契,詮釋著師徒的情誼。這個老人在“一敗涂地”的時候走完了他的一生,不知怎地,心理泛起一種淡淡的哀怨,希望回到那個時代,為這個老人改變些什么。
《汾河灣》讓梅蘭芳崛起
他說,
誰毀了梅蘭芳的清凈,誰就毀了他。
雖然他一直和我們在一起,但他的內(nèi)心里一直存著那怎么也無法派遣的孤獨。
藝術(shù),似乎注定只能是孤單的。
而他,這一輩子,渴望的,不過是成為一個凡人。
但他改變不了他的宿命,于是死別,生離,聚散依依。
留不住愛的人,決定不了自己的進退。
只能義無反顧地往前走。跟自己說,別怕。
婉華,別怕。她曾經(jīng)這么對他說。
終了一句,你們別跟了,我要去扮戲去了。令人唏噓不已。
終了,他的靈魂還是透著一股清冷,若有冬梅之韻。
他的藝術(shù),憑著他的寂寞,成就了不朽。
他臺上臺下的掙扎,也隨著他的寂寞,統(tǒng)統(tǒng)埋在了內(nèi)心最深最深的地方。
若真這樣連自己也忘記了,人戲不分了,倒也決絕得痛快。
但偏偏,一紙薄薄信函,就倒盡所有冷暖,總不時撩撥著關(guān)于平凡的渴望。
他們以為他是不屬于這個人世的精靈,
而他卻偏偏眷戀人世間的一切。
不夠極致,不夠瘋魔,不夠淋漓盡致,所以看完整部電影你總覺得心里悶悶的,不夠暢快。
但是這是真的。于是,這是最殘忍的。
每天晚上睡前讀三毛
“要成角兒,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這句話,曾經(jīng)看《霸王別姬》看得幾乎絕食虛脫,而當(dāng)作勵志名言把自己給拯救了一下,跟早前紅透半邊天的“不拋棄不放棄”一樣。
陳凱歌選演員很有意思。黎明的戲曲功底太弱,舞臺上扮相還是當(dāng)年的小豆子尹治給扛的。若依我的意思,廣告打出“昔年程蝶衣今日梅蘭芳”豈不更吸引人?尹治也是而立之年的人,出演梅大師,還不是形神具肖深得三昧?況且,電視劇《荀慧生》里,也是由他來扮梅蘭芳?,F(xiàn)成的好人物。
在電影前半部分,畹華臺上千嬌百媚,座兒里一位世家子也描了眉眼,跟著水袖翻飛,見長輩不喜,才略收斂。這個世家子,應(yīng)該就是后面卷發(fā)濃妝,受雇于心懷叵測的邱三哥,懷揣了手槍刺殺孟小冬的刺客。
他對蒸大發(fā)了的黎明版梅蘭芳說:你演得那么美,我跟著你涂脂抹粉,都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
又沖著孟小凍嘶吼:要不是你,他什么時候能看我一眼?!
反動派戲霸袁世卿曾評點過程蝶衣: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獨觀音大士兼得男女之趣,歡喜無量。
想來,小豆子出身的刺客,此情此景,也不瘋魔不成活了。
《梅蘭芳》善生,跟我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