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著Meryl Streep和Philip Seymour Hoffman看了這部電影,中間過程看得我百轉(zhuǎn)千回一頭霧水,直要懷疑這是一部星光璀璨卻連故事都沒講圓的爛作。
坦白說,影片大半時間里我對兩個主要角色的好惡完全處于一邊倒的情形。Meryl飾演的修女多數(shù)時候因循守舊,簡單粗暴,毫不人性。因?yàn)榉N種看不慣神父弗林,便在事實(shí)不清的情況下認(rèn)定他有孌童的惡行,簡直喪心病狂。而神父弗林則仿佛是陳腐天主教制度下自由和人性的代言人,有點(diǎn)類似死亡詩社里老師的角色,讓人無法不偏愛,潛意識里不相信他會有那樣黑暗的一面。
直到最后一幕,看到一直鋼筋鐵骨的老修女卸下盔甲,因?yàn)樾闹幸苫蟮谋l(fā)而失聲痛哭。 這突如其來的結(jié)尾讓老修女這個角色成為一個真實(shí)而完整的“人”,也呼應(yīng)到前面弗林神父的布道,讓整部電影以隱秘而收斂的方式穩(wěn)穩(wěn)落回到Doubt這個主題上。
我想無需再討論虐還是沒虐的問題,無數(shù)細(xì)節(jié)和暗示讓這個問題怎么說都有理。影片本沒打算給出一個清楚的事實(shí),虐與沒虐,輸贏對錯都無足輕重,重要的是這個產(chǎn)生懷疑和自我救贖的過程
在尋求“主觀性”和“客觀性”一致的道路上我們總會受到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知識水平、信仰、政治立場、性格以及思維方式等的影響,我們的判斷依據(jù)以上而來,所以事物的本質(zhì)只是我們心中事物的本質(zhì),有時你把一顆蘋果看成是一點(diǎn)星火,那就那樣吧,至少我們自己心里好過些~~~~
"How can you be so sure that he is lying?"
Experience.(I just abhor him, from all my knowledge, for all he did.)
Intolerance. Gossip. Two operative weapons to the crucifixion of the embedded stigma. Yet we call it in an euphemism as "experience".
關(guān)鍵詞:
疑惑、自以為是、母愛、
疑惑:是這個片子的主線,在生活過我們會疑惑很多事情,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而這個片子里的校長就是把錯誤的疑惑貫徹到底,導(dǎo)致了很多的不幸;在看了整部片子以后,我思考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正確的去分辨自己的疑惑?我想說,人抱著大膽懷疑,小心求證的態(tài)度是好的,但是請不要在疑惑中吹毛求疵,這樣不但會傷害很多無辜的人,自己也會筋疲力盡!
自以為是:這個詞在成語字典中的意思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片中的校長就是這個詞的代言人,她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貫徹到底,從而影響了很多人;反觀現(xiàn)實(shí)社會,多少人因?yàn)樽砸詾槭嵌鴪?zhí)念于某種事物,執(zhí)念于某件事情的真相、執(zhí)念于某段感情,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自以為是的人是可恨又可悲的,可恨在于他像狼盯著獵物一樣緊盯著某些事,抱著一種不查出真相誓不罷休的態(tài)度;可憐在于,在把別人搞的人仰馬翻的時候,自己也心力交瘁;所以在現(xiàn)實(shí)社會中為人處事,一定要避免自以為是,更加要避免自以為是變成執(zhí)念;對于一些某些事情寬容一些,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是有好處的。
一部這么好的心理片子蓋了個這么惡心的一個中文譯名,可惜了。內(nèi)容還是相當(dāng)不錯的。
'when you were lost,you were not alone.'迷途知返 豈知非福。
虐童疑云:神仙打造的劇情片 Thre speechs.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