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長鏡頭時,必然會提到奧森·威爾遜《歷劫佳人》中的開場,它向我們精心演繹了攝影機、演員、場景間復雜的交互運動。
無論是希區(qū)柯克的《奪魂索》還是墨西哥三杰的《鳥人》、《羅馬》,它們看上去都好像只用了一臺攝影機來做連續(xù)性拍攝,但是其中都是運用很多方法來隱藏其中的破綻(剪輯點)。雖然能夠令人印象深刻,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在拍攝時處理那些不那么有畫面張力的鏡頭,也就是那些不怎么依賴劇情信息,而著重描寫演員間互動的場景時依舊具有持久的力量。
優(yōu)雅的運鏡和表意清晰的長鏡頭
從影片的開始到最后,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使得這部影片出彩的,究竟是動態(tài)圖像本身還是作為影片附加價值的文字。若是因為文字,究竟是要歸功于莫泊桑還是歸功于導演。然而,將莫泊桑的三個故事重組,無意識狀態(tài)下引發(fā)觀者的別樣思考,這是導演做的。
不是要告訴你什么,而是說出我的觀點。這樣隨和。
一如所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作品一般,犀利異常,窮形盡相。對于反感,不隱藏,不遮掩,不描述。只讓它們自然發(fā)生,當作調侃。你們盡可繼續(xù),我不過嘴角劃過一絲冷笑。
比較喜愛一三兩個故事。第一個簡單粗暴,赤裸原始。第三個文藝瘋狂美好異常。
被最后一句話深深震撼,幸福里是沒有快樂/歡愉的。
雖然失去了生活,只剩下工作??伤玫搅藧?,榮耀與幸福。
通過局外人的旁白講述三個故事兼具文學性和銜接的流暢性,配上獨特的黑屏設計,氛圍感很強。
第一個故事:開始的鏡頭有頻率的上下浮動模擬人的走路,讓人身臨其境一般,舞會畫面節(jié)奏快,營造歡快氛圍。
從面具揭下開始,奇峰陡起,引出了一個讓人感慨的故事,意氣不再仍舊眷戀故夢的公子哥和一個即便如此也死心塌地愛著他相守一生的老婆。
第二個故事:只是單純的歡樂。
鏡頭大多從欄桿后,窗戶外而來,給人一種真實旁觀的錯覺。
市長商人法官……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的男人一堂共悲歡,嬉笑之余多少有點諷刺
可能奧菲爾斯原來只拍了第二個故事,結果發(fā)現不夠長,于是臨時補上另外兩個。其實,還不如單獨拿出第二個故事和雷諾阿的《鄉(xiāng)間一日》配成一對。(別當真。)
最后一個故事的攝像其實非常好,那個猛然的視角鏡頭及其中的陰影——我見過視角鏡頭,我見過墻上被跟拍的陰影,但我沒有見過也沒有想到過視角鏡頭里的陰影會產生那么可怕的效果。可惜這一短片用了太多降格(快放)效果,試圖加強鏡頭的迅捷感,但時間一長令人意識到就會顯得滑稽。
第二個故事特別迷人。結構上完全是一種布努埃爾式探險故事
歡愉:1952推薦,電影亦不需概念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