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柏林第十場,主競賽第七場,目前最佳!關于女詩人Ingeborg的傳記片,完全不了解這位詩人,看前只是簡單的查詢了一下,單以傳記片看,本片在敘事結構,內核表達,視聽效果和角色演繹都屬于絕佳。
敘事結構,電影以女主的三個“部分”做切割,三個時間線對應三個主題交錯敘事,平行推進劇情,內容互相呼應,我理解的三個部分為,愛情,自我,遺忘。
第一部分愛情是與作家Max的相處,整個故事講述的是女主的奉獻,前期被Max花言巧語“蒙騙”,后被PUA
詩與小說的碰撞
浪漫與現(xiàn)實的碰撞
自由和法律制度束縛的關系的碰撞
有人說影片未免低俗,僅僅通過4p就說明女性意識覺醒了?僅僅因為對小資的復仇成功就解脫了?殊不知這只是巴赫曼解放的其中一小部分,真正的解放是她做回那個不受約束 生活在羅馬的詩人,做回能與她共鳴之人簇擁下的公主。
影片中非常喜歡的幾個地方:
首先巴赫曼的笑容真的太迷人了,她跳舞時的享受和優(yōu)雅讓我特別為之動容,包括她的每一套服飾都很驚艷又讓人舒適。
臺詞部分雖然沒有細看英文字幕,但看到翻譯的太陽之詩時候
#13thBJIFF 保利國際影城(天安門店)。8/10 電影以交叉敘述的故事結構,將不同時空下的人物情感故事交織一處,串聯(lián)起巴赫曼追尋自由獨立和自我救贖的沙漠旅程。
日記作為男性對女性無意識審視評判規(guī)訓的象征物?;氖彽纳衬?,是痛苦情感經歷的象征,也是被壓抑被摧殘被埋藏的女性自我的化身。時空的錯亂反映人物內心的波動,夢魘以及打字機噪音成為創(chuàng)傷的具象。冷暖色調轉變反襯壓抑到自由的情感狀態(tài),成為無意識自我在現(xiàn)實中的投射。
而沙漠中的多人場面,更像是一種超現(xiàn)實的表達
請你離開無言忍耐的我;
我曾誕生在你腳邊,你卻已把我遺棄;
我的火焰過度明示了它的王國;
我的珍寶已沿著你的鍘刀底座滑落。
沙漠仿佛是放置唯一美妙炭火的避難所
從未為我命名,從未歸還于我。
請你離開無言忍耐的我:
激情的三葉草在我手中已化作堅鐵。
在那開啟我航路的大氣的驚愕中,
時光將一點點修剪我的容顏,
仿佛一片尖刻的耕地中一匹勞作不息的馬。
【法】勒內·夏爾《憤怒與神秘》(附言)
突然想起這首詩所言很貼合電影劇情
#2023 BJIFF第二場# 先為自己的選片水平鼓個掌本來不在搶票計劃內,好慶幸沒有錯過。完全就是我喜歡的,故事、情感的表達,攝影、演員、服裝、造型,尤其是舒伯特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的旋律響起來時,我就義無反顧要打五星了。
故事并不復雜,基本就是“女人如何從失敗的感情中走出來”那一類。但因為女主是女詩人,對方又是個男作家,整個劇情沒有流于俗套,甚至那些文學的、藝術的以及哲學的臺詞,雙線敘事的方式,讓影片自帶高級感。但是對于詩,啊那太難了,之前看老塔講到的那些詩意
巴赫曼:沙漠之旅:巴茲爾·伊登貝茨領演,一則短評,對偉大的女詩人巴赫曼的初印象,不只是偉大詩人策蘭的情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6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