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之言,我覺得耶穌基督的存在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始終認為,如果世上有神,那他一定不會選人類做代理,因為神性與人性的沖突永遠不會停止,而被賦予了神性的人類光是調(diào)和自身的斗爭就已經(jīng)乏力,遑論救贖世人。
影片中的耶穌被描寫成了“超級英雄”的形象,而他在作為人類的取舍中逐步地承擔(dān)了超越人類的責(zé)任,他既要履行神的義務(wù),又不能放棄人的身份,兩者的屬性需要共存,可是無法同時進行。就像艾倫摩爾的《守望者》,我們看到那么多的質(zhì)疑與反諷,不過都是些“人”的意志,我們說羅夏成不了蝙蝠俠,曼哈頓博士也不是超人,可是釘上十字架的耶穌卻是相當(dāng)于讓《星球日報》的“克拉克肯特”去做“超人”要做的事,不是做不到,而是這樣做會使理念失去平衡。
所以竊以為這是最誠懇、最真實的基督犧牲故事。
所謂的自愿犧牲,大多都是一步一步被逼的。而面前的幸福與救贖,不過是鏡面里的萬劫不復(fù)。想起某部港片的最后說的:順應(yīng)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影片里在火海中懺悔的耶穌,也不過是被鎖了琵琶骨的孫猴子
就像我看到有觀眾寫到的:一切讓你心安理得的,都不是真理。
當(dāng)今的世界,絕大多數(shù)現(xiàn)象都已經(jīng)可以用科學(xué)解釋了,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無神論者,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信仰。但是他們已經(jīng)不需要毫無邏輯可言的神話故事來寄托慰寄。
這部片子在巴黎播出之后,還有信徒縱火燒了影院,可謂他們還活在他們的假想中,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的拷問。因為一旦接受,他們的精神世界隨之崩塌。
我相信這個世界有神的存在,但他們屬于另一個物種,也就是造物者,而非創(chuàng)造人類。他們創(chuàng)造了甚至比宇宙還廣袤的物。人只是其中的衍生物,在他們眼里不足掛齒,甚至都不知道人的存在。就像人類還沒有找到比夸克還小的物。
也只有這樣,正確對待你的所見,正視你的無知,人類才能跨過無知的邊界。無知永遠存在,但已知相對人類是可以量化的。也可以說已知的才是可量化的。
威廉·達福后來又演了《反基督者》,本片宗教幾乎等同迷信,現(xiàn)在的神棍就是用基督的手法騙人。吐口唾沫涂在眼上瞎子就復(fù)明了,水變酒,讓死人復(fù)活,基督大顯法力宣布老子就是神!典型的神經(jīng)病。打砸殺搞得像邪教一樣。耶穌你還死,死個屁啊。以前做的那些事一點用都沒有白費勁。死了后復(fù)活隱身馬上和妓女瑪利亞瘋狂做愛讓她懷孕,上帝又變態(tài)的讓她死連上帝自己孫子都殺死!然后,基督又和另一個瑪利亞生了幾個孩子。然后活到老的快死時又想當(dāng)救世主當(dāng)神復(fù)活?;?,你就是朵奇葩。不容易啊我,能把這種片看完
耶穌幫羅馬人做十字架,十字架是用來處刑猶太人的。
他被人唾棄,自己也十分苦惱。
他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子,卻不知道該怎么去承受。
耶穌決定去尋找答案。
他一邊尋找答案,一邊集結(jié)起許多信徒,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于是他被羅馬人盯上了。
神最后給他的指示是,讓他死在十字架上。
直到被釘上十字架,耶穌仍然十分迷茫。
后來自稱守護天使的撒旦找到了他,告訴他神決定饒他一命。
他跟著撒旦走了,度過了充實的一生。
在臨死之前,猶大找到了他,指責(zé)他背離自己的道路,并指認了撒旦。
“神,你為什么要選擇我?我為什么一定要死?”耶穌痛苦地向神提問。
電影拍出一個有七情六欲、帶人性的耶穌,他喜歡瑪利亞,他憤怒神殿變成了菜市場,他害怕死亡,他也懷疑神選他作為救世主的決定。這樣凡人化的耶穌,不同于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神性的耶穌,后者不害怕死亡,堅信上帝決定,無一絲疑惑,兩者對比,個人覺得前者更真實,人未成神前總會帶凡人的品性、煩惱、弱點。
然而人愿相信的不是凡人化、怕死的耶穌,那樣太懦弱了,而是神圣化的耶穌,一個不怕死、可以死而復(fù)生的神話
【基督最后的誘惑】這一次,他創(chuàng)作的是天使與魔鬼混語……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cslcr.org/archives/id-17005.html